作者:陈凌欣玥 年级组:七年级组 更新时间:2018-05-17 17:27
天越来越暗,气温也越来越低。我和妈妈去小巷子里办一点事。
在买菜的小巷子里,不管是买菜人,还是卖菜人,大家都搓着手,呵着气,都想着早点回家。
人也渐渐变少了,满地都是菜叶子——他总是这个时候来,骑着一个三轮车,车子上的大铃铛还一声一声地响。
把车子停放到一边,他就拿着大扫帚出现在小巷子中间。左一下,右一下,以小巷的中间为界线,把垃圾扫向左右两边。他不紧不慢,一下又一下。旁边的路人,看到他都捂住口鼻绕道走,可他像一点都没有察觉似的,继续忙自己的。有时,有小轿车经过。听到后面传来“滴滴滴”的鸣笛,他就马上退到一边。看着车主表情的不悦,他就赔着笑。等车开走了,他又不紧不慢地接着扫起来;有时,也有小孩子调皮地把自己的果皮、果核故意扔他脚边。他也不以为然,只是往后一退,再一扫,快速地把它们往旁边一扫。
扫完后,天已经挂上了星星。他骑着三轮车,稳稳地,车上的铃铛又开始一声一声的响。看着他的有点孤单又有点莫名坚定的背影,陪妈妈办完事的我心里微微震了一下,随后也走了。
第二天一大早,迷糊中,我听见妈妈在匆忙中外出。不一会儿,她又回来了。当问及是怎么回事,老妈脸上似乎很愉快:“没什么,昨天不是去了那小巷子里吗?然后,回来就发现我的水晶手链不见了。晚上看不着,不好找。这不,我就一大早去了……本也没抱多大希望,没想被那扫地的老人捡到了。才刚到那,他就问我在找啥?听说找手链后就问是不是我的……”
听了妈妈的话,我既喜又愧。喜的是,妈妈的手链找到了。要知道,我妈那个手链非常贵的——听说要好几千呢!而且,一般都是锁在柜子里的,只有出门办事才偶尔戴戴;愧的是,对整个清洁工群体,我一直以来都存有偏见: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人,没钱,没地位,也没自尊……再加上他们职业的特殊性,需要经常跟垃圾打交道,一身脏兮兮的,别说跟他们正常交往了,一挨近他们身边就传来一股酸臭味……为了一个一千多,甚至没一千的工资,他们可以没日没夜,可以风里来,雨里去,可以忍着恶臭和怪味,甚至可以不在意他人厌恶的眼神……为了生存,他们差点什么都可以不顾了!
可我万万没想到,就是那些我心对他们有偏见的人,他们却有着一颗比常人还纯洁的心灵。
我越想越愧疚,他,哦不,扫地老伯那微驼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。此刻,他正和往常一样,在不紧不慢地一下又一下,那车子上的大铃铛也还在一声一声的响。似乎那铃铛的每一声,都荡进了我的心里;那铃声,似乎在不断提醒我:人,只有职业不同,年龄之别,贫富之分,但人与人的品格,和刚才所说的那些,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因果与牵连……
(指导教师:钟华奇)
教师点评:习作按感情变化顺序,讲述了自己对清洁工由原来的旁观、冷漠和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的感观,因主动交还妈妈所遗失的贵重手链而发生了改变,称呼由原来的“他”变成了“老伯”,更是觉得“他们却有着一颗比常人还纯洁的心灵”。小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:人,只有职业不同,年龄之别,贫富之分,但人与人的品格,和刚才所说的那些,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因果与牵连……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主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