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刘福昊 年级组:五年级组 更新时间:2018-01-23 16:48
周末,我和小伙伴们在河边上的公园玩捉迷藏。
我们用“石头剪刀布”先淘汰出一个人——也就是寻找其他躲藏者的那个人,没淘汰的人也就是躲藏者。这一局,是一个叫的泽宇小伙伴输了,所以我们躲藏,由他来找大家。
泽宇闭着眼睛,背着大家开始数数时,我也和其他人一样,飞快地跑去藏了。“躲哪里才更不容易被找到呢?”一边跑,我的脑袋一边飞速运转。突然,我看到附近有一个公共厕所。 “要是藏在这里面,应该不会一下子就被搜出来的!”可转念一想,我又有点犹豫了,因为我怕里面会很脏很臭。固然,脏和臭会让别人容易以为那是一个“死角”,但自己也绝对不好呆,不好受。
可时间不容我多犹豫,最后我还是决定先进去看看再说。一进去,我便有了决定——就藏这儿。因为这个厕所很干净,肯定是时不时就有人来打扫——这不,除异味的香都还正点着呢!为了不至于一下子就被找着,我找了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拐角处躲了起来:“这次我应该赢定了,就算是找的人会进来,但也应该不会注意到我就躲在拐角处的墙后面吧!”
正在暗暗得意呢,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——泽宇来了!尽管我把身子缩得很小,也屏住了呼吸,但还是被他找到了。我很不服气:“你怎么找到的?”本以为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,可没想到他却卖了关子,在我耳边嘀了一句:“哈哈,不告诉你,这是我的秘密!”真是气坏我了!
因为我第一个被找到,所以这次我成了找躲藏者的人。 “1,2,3……”一数到十,我就转过身。这时,他们早已躲起来了。“先找去哪儿找呢?”稍加思索,我便先往草丛找,因为草丛茂盛,比较好躲藏,肯定有人会选择那儿的。不出我所料,在搜索草丛时,就发现了目标。一个家伙正趴在草丛的中间,身体压得低低地,活像一只小狗趴在地面啃骨头。趁“小狗” 啃骨头啃得津津有味时,我悄悄绕了过去,一把逮住了他。
抓到小环后,我环视四周以寻找新目标。“草坪斜对面有个阁楼。阁楼空间大,好隐蔽,估计有人会躲那里 。”想到这里,我很快跑到了阁楼。四处一瞄,结果大失所望——我谁都没有发现。 “不可能吧!怎么会没人躲在这里?应该是我没有找仔细……”我不死心,开始了第二次寻找,比第一次找得更加仔细,哪怕是一个小毯子,我也要掀开来看一下——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!楼梯间、过道、卫生间、阳台……我就像排雷似的,一个一个地方“梳”过去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终于,我发现了一个目标:他紧贴墙角,身子缩在一起,两腿蹲在那里,像一只壁虎一样。加上光线有点暗,难怪刚才一眼没瞄到他。我兴奋地跑过去,一把抓住了他——原来是小鹏啊!
很快,我又在跳广场舞的大妈中发现小胖,在石头后又发现了小虎,在体育器材的人群中发现了高个子…...
时间过得真快,不知不觉,天色已晚,大家都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去了。
(指导教师:钟华奇)
教师点评:习作以并列结构,按“别人找自己”和“自己找别人”的内容不同顺序,分理清楚、层次分明地分别讲述了捉迷藏游戏时的有趣经过,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记事作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