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吴帛桓 年级组:六年级组 更新时间:2020-03-31 19:00
“摇头摆尾真威风,我问金龙归何处?金龙奔向紫薇宫,龙子龙孙万代官。”这句歌谣指的就是舞龙灯。舞龙灯是家乡春节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。八岁那年寒假,我有幸在故乡安徽潜山看到一场舞龙灯盛会,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。
舞龙灯也叫耍龙灯、舞龙和龙灯舞,是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,也是安徽潜山每年正月初八的必备节目。早在汉代,舞龙灯的活动已相当普遍。宋代吴自牧著的《梦粱录》中有对舞龙灯的记载:“元宵之夜,草缚成龙,用青幕遮草上,密置灯烛万盏,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。”后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改造,到现在,舞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、具有一定表演技巧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,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。
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“龙”的形象,其造型优美,绚丽多彩。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,用舞龙的形式来祈求龙的保佑,以求得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人们舞起用竹、铁结扎,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,并在龙珠内点上蜡烛或灯,就做成了龙灯。舞龙灯由此得来。
正月初八这天,舞龙队来到了我家所在的村子里。听说他们会事先给当地的村官和做生意的人家送请帖,由他们接灯、派红包、放烟花爆竹、备香案蜡烛,以及其它祭神物品。接到请帖的人感到很荣幸,大方地准备接灯物品。
我和家人在雪天里顶着寒风,等待着龙灯队的到来。全村的男女老少渐渐地聚集过来:小孩子丢下手中的玩具,大人们放下正在忙的活,老人们关掉了听戏的收音机。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舞龙灯的风采。远远地听见锣鼓声,随着声音越来越近,各式各样的灯笼逐渐映入眼帘,接灯人家的鞭炮声随之响起。狮子灯队迎面而来,只见四只不同颜色的狮子在锣鼓的喧嚣中气宇轩昂地走来。每只狮子由两人举起,时而直立,时而跳跃,时而嬉戏,时而打斗,各展绝活,将舞狮子这一民间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,令人叹为观止。
意犹未尽之时,只见亮色的金龙在灯海中腾云而来,暗色的青龙在人浪中破浪而至,将舞龙灯表演推向了高潮。每一条龙足足有十几米长,每一个龙节都由一个人掌控。随着锣鼓的节奏,巨龙忽而高耸,飞入云端;忽而低下,劈波斩浪。小孩子们围着龙灯队跑来跑去,大人们一边拍照留念,一边喝彩,所有人沉浸在舞龙灯表演的欢乐中,一点也感觉不到雪天的寒冷。
舞龙灯有个惯例,就是不仅在本村展示,还要到外村表演,到镇上或城市宽阔的街头、广场去“赛演”。每当春节大年初一至元宵节期间,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、 鞭炮声中,各个舞龙队大显身手,人们大开眼界,引得万人空巷,场面热闹非凡。
舞龙灯是安徽潜山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节目,它象征着喜庆祥和,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它保佑着来年丰衣足食,天下太平。我喜欢舞龙灯这个习俗,我相信舞龙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,必将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它独特的艺术光彩。
指导老师:陈文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