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田钰涵 年级组:六年级组 更新时间:2020-12-01 04:59
潮汕“出花园”
广州市天河区骏景小学六年(4)班 田钰涵
指导老师:陈文霖
中国,地大物博,居住着五十六个民族。从古至今,各个民族都传承着各自的习俗。潮汕地区也有很多民俗,而“出花园”就是潮汕地区比较有特色的习俗之一。
“出花园”也叫做成人礼,奶奶告诉我,生长在潮汕地区的孩子,在十五虚岁这年,就一定要举行“出花园”的仪式。“出花园”后,就代表着已经长大了,不再是小屁孩了,而“出花园”的日子一般都会定在十五虚岁那年的农历七月初七。
两年前,我的表哥十五虚岁了,为了给他庆祝,我们一家人特意从广州赶回老家,参加表哥的成人礼。从小到大,我一直生活在城市里,从没参加过“出花园”,仅仅在大人们的闲谈中听到一些,对这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仪式甚是好奇。于是,我请求妈妈,让我在小姑家住下,好让我能够仔仔细细地观看到“出花园”的整个过程。
七月初七一大早,我就被小姑连拉带拽地叫起床了,我迷迷糊糊地揉揉双眼,一看手表,天啊,才五点多啊!我困极了,但一想到观礼,只好起床。洗漱之后,我们便来到了表哥家。一进门,我便看到了穿着一身新衣的表哥,我笑着说:“哟,表哥,你今天穿得可真帅气!”表哥一听,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。
小姑一听,连忙说:“等到你‘出花园’时,也要穿一身新衣,这代表着你已经长大了,人生将会有一个新的起点,新开始!”
吃完早餐,没过多久,小姑又端来一大碗热腾腾的猪杂汤让表哥吃。“咦,表哥,你不是才吃过早餐吗?怎么这么快就又饿啦?难怪你长得这么高。”
“我也不想呀,可我妈叫我一定要把这碗吃下去。”说完,他耸了耸肩,一脸无奈。
“这碗是猪杂汤,里面有猪肉、猪心、猪干、猪肺……每个‘出花园’的人当天必须吃上这么一大碗,寓意着“出花园”的人能脱胎换骨,以后便不能耍小孩子脾气了,已经长大成人了,该懂事了。”小姑解释道。
“哦……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接着,就开始拜“公婆母”,据说潮汕地区小于十五虚岁的孩子是生活在“花园”里的,由一对称为“公婆母”的神灵庇护着,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,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,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“公婆母”向来都是很重视的。每逢过年过节,生活在“花园”里的孩子都在祭拜“公婆母”,以祈求健康成长。而出了“花园”的孩子已经不再在“公婆母”的掌控之中,十五虚岁以后就不用再祭拜“公婆母”了。今天是表哥最后一次祭拜“公婆母”,祭拜的礼品也就非常丰富,主要有:由猪肉、鸡、鸭、鹅和鱼组成的“三牲”;由酵粿、红桃粿组成的粿品,还有木耳、针菜、紫菜等斋菜,主要是答谢“公婆母”这么多年来的恩赐及保佑。
为了祝贺表哥“出花园”,小姑还准备了一桌子佳肴。表哥坐在主位上,他的面前则摆了一盘被剁成小块后又拼好的全鸡,鸡头正对着表哥,小姑特意走过来叮嘱表哥先啃一下鸡头。我听了感到特别好奇,妈妈解释道:“让表哥啃鸡头,是希望他以后能出人头地。”
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。相传明朝时候有一个叫林大钦的,他是潮汕地区自古至今唯一的文科状元,所以人们特别崇拜他。林大钦小时候家里很穷,据说在他“出花园”这天,林母觉得亏待了他,便拿出所有的积蓄为他买了套新衣,又将家里仅有的鸡杀了,做了一顿丰盛的家宴,让林大钦吃鸡头,希望他能出人头地。后来,林大钦中了状元,潮汕人便将林大钦当时吃的、穿的东西都传承了下来,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林大钦一样高中状元。
听了故事,我恍然大悟,原来,吃鸡头这么简单的动作里,竟然还包含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期望,这顿“出花园”宴真是丰盛,意义非凡啊!
“出花园”这个独特的成人礼,不仅传承了潮汕的传统习俗,还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期望,我希望也能有一个精彩而独特的成人礼!
2020年3月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