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詹晨旭 年级组:七年级组 更新时间:2018-02-24 16:42
古代曾有诗人赞赏它:会当临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千年来,它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。“稳如泰山”“峨峨兮若泰山”……这是对它的敬畏和向往。
从红门出发,一路上的景致是极好的:才刚走没几步,山路边就出现了许多的石刻。它们有的是一块石碑,庄重地立在路旁;有的被刻在削平的崖壁上,仿佛只是文人随性的涂鸦。它们似乎都很老了,便拿出一副老前辈的模样,极沉稳地、不慌不忙地露了脸。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刻犹如粒粒珍珠点缀在群山之中,泰山变成了自然和人文的宝藏。
一路上都有看不完的风景,但一路上的跋涉也是辛苦的。一段漫长的行进后,我抬头向远方望去,终于找到了被枝叶割成碎片的,隐隐约约的中天门。加快步伐赶到那里,我才发现,中天门是一座牌坊样的石门。它看起来十分古老,带有沧桑和庄重感。但同把它紧紧包围住的群山相比,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。这山是绵延开来的,就像是一级级台阶,越往上越高,逐渐消失在云雾之中。起风了,浓雾来了,仿佛在故意捣乱,把近处的山也遮起来了。
刚才还是骄阳似火,狂风一来,一切就都不一样了。又走回了深山老林中的幽幽小径上,就听见了草木“沙沙”作响。倾刻间,大雨以山崩海啸之势向我们奔来,大显它的淫威。一下子,世界变得湿答答的,雾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如林如幕的雨。全世界仿佛都被打蒙了,静静的,只剩下雨打树叶的声音。
雨大了,更大了,从雨丝变成了雨幕,朦朦胧胧的,叫人连十来米距离的地方都看不清了。什么都看不见了,世界成了雨的世界。早听说泰山的雨有看头,是泰山的一大特色。果不其然,这雨非同一般的大,整个山林都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薄纱。正在登泰山的人全都缩进雨伞里了,有的干脆躲进了路边的小卖部里。可大雨并没有轻易饶了人们,倾盆的雨在山头聚集,汇成了小瀑布,从台阶上一级级地往下跳,让台阶变成了溪流,而溪流,变成了迷你的黄河。这时,有些人等不及了,急冲冲地抓起雨伞就往山上跑。这倒好,雨把风也拉来了,它们合作起来,怂恿它掀起了伞,自己则猛地往那人身上打,不到一分钟便把那行人全身淋得狼狈不堪。
熬了好一段时间,雨终于小了下来。虽说我穿上雨衣又打起了雨伞,但还是无法抵抗这场大雨带来的寒冷,更不用说“小瀑布”灌进我鞋子里的烦恼了。雨把周围变成奶油一样浓的白色。这比雾还浓。我就连十米内的景致都看不清了,耳边只有雨水灌进树林里的声音。一路的行进是万分困难的。狂风骤雨对我们的“摧残”也是无穷无尽。几乎是在雨中挣扎着,一番努力之后,终于看见了一座巨大的红墙,走进一看才发现,这就是我这一路艰辛的目的——南天门。
雨中的南天门,在我看来十分端庄,那朦胧中的隐隐朱红,飘荡着历史的气息;雄壮的大门,被刻下了光阴的变迁——大概,走到这里的不容易,也为它增色不少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