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吴超 年级组:九年级组 更新时间:2020-06-13 14:07
觅渡者,寻求渡河之人,可是渡的是什么,如何渡却终不啻一大千古难题。觅渡有现实和虚幻之分,现实者,自不必多说,渡之为江河,以舟以桥皆可渡;虚幻者,却是渡心渡“我”,心为本心,我是真我。非是佛家所倡真我,但却是人一生所必具,认清真正的自我,如此而后能见天地,见众生。觅渡了,即是升华,灵魂的涤荡。
觅渡觅渡,先见本我,后渡归处。
梁衡先生的名为“觅渡,觅渡,渡何处”一文即以瞿秋白一生经历以证世人之觅渡及秋白之觅其渡。秋白一生觅渡,若说他始终未渡,那并不恰当。但就冲他的从容,只差向天地高呼一声“只求一死”的坦然,应已知之,此人已完其渡,已知他一生归宿及他与社会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与价值,不然者,这份从容与坦然又从何处而来,又怎可能翩然而至?
其实觅渡之人何止秋白,觅而渡者怎会仅有区区一人。
“才子佳人,自是白衣卿相,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。”这是柳三变在归处吟唱;他已觅而渡,知其所属的世界,故而有鹤冲天者,鸣于九皋;故而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并大江东去,功名不成而向市井勾栏。觅渡者,重获新生,成就一生巅峰,清词绝唱。
又有盛唐之前的武后,以一介宫女身份,成就千古无人能及,是千古一女帝,手段铁腕,却民苏国复,无武无盛唐,是盛唐之奠基者。或问“觅渡耶”,必渡也,不渡,又何以成天下君主,又何以成盛世奇景!觅而渡之,一女流以于百年之大无畏勇气衅世人之河。而那个宫女武则天已经死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代女帝——武瞾。
一个求取功名的少年,于进京路上遇当头棒喝,顿生感念,遂立地成佛,法号:丹霞天然,是为一代禅宗之领头,顿悟顿悟,往本质上讲,又怎不是觅渡。上述三者,皆有渡之渴求又兼弃此岸而至彼岸的勇气,但及观背诵末气之赵佶,虽有寻觅之渴望,却俨然无弃此岸之勇气。倘若他能毅然决然舍弃九五之尊的冠冕,或许历史将重写,而赵佶本人的书画之艺何尝不会再高一筹。觅渡者,渴求勇气缺一不可。
千百年前,我们的先祖在昆仑山下,在黄河岸边奋起,于是有长安有洛阳,有汉武大洽,有开元天宝,是龙是虎,出凤凰而见麒麟,圣人出而海内宴。先人的辉煌实则又何不是先人觅渡之结果?人的一生,从出生便知死亡,而有限生命的意义即在于挣扎和奋斗,即是觅渡。古经有言,六道轮回不止,似以帝释天之宠,以天人之姿亦无可幸免。世人皆终于死,那么觅渡之举便众人所必须。与天斗与地争,你本处在一个世界,但天地“硬塞”入另一个世界,于是挣扎,于是觅渡,觅而渡之,是一个全新的世界。觅而寻找,渡且创造,什么为之燃烧,是有生死置之度外。
觅渡觅渡渡何处?敢将昨日自持,必在明日结晶,昨日之我已死,明日之我重生,这是佛门所说涅槃,也即觅渡者的新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