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朱轩琦 年级组:八年级组 更新时间:2021-04-22 16:23
大后方走出的老兵
------读《大后方》
战争的胜负在战场之外,在抗战大后方。
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面貌往往是在伟人或英雄们的运筹帷幄之间,战场上火光冲天、弹片四处迸溅的场景。但这些历史总会给我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,而那所谓的“人民创造历史”中的人民,又到哪里去了?
因而,我更宁愿把目光投向战争中的大后方人民,是他们在苦苦支撑这个被战争洗刷的孱弱不堪的国家。
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一个后方普通家庭的一天生活通常是这样的:
洗脸的时候,会看到脸盆中有:国难临头,共起奋斗!
吃饭的时候,筷子筒上刻有:抗战建国!
戴上一枚戒指,上面的字样是:努力抗战!
喝一口水,茶壶上写着:顽强奋斗!
甚至在抽烟时,也会在烟杆上看到:打日寇!
有关抗战的宣传,就以这样的方式,悄无声息地流淌进人民的生活,浸入人民的骨血里,充满了大后方的空间。这也是为什么抗战八年岁月中,全国一共征募壮丁一千三百多万,大量满怀一腔热血的青壮年从抗战后方走向前线。
印象最深的故事,发生在成都。
日本轰炸的时候,成都正处黎明。上空飞机的隆隆声撕碎了黎明的宁静,一阵短暂的、令人窒息的黑色沉默后,便是地毯式的投炸药,几百万颗炸弹带着惨无人道的疯狂扑向这座城市,一片土地也不给放过。无数人在睡梦中被炸得身首异处,无数个炸弹刚接触地面的一瞬间,房子、瓦屋全被夷为平地。
此时,17岁的苏国章报名参军。
当一枚炸弹落到他家屋顶,当他和哥哥姐姐逃出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家,跟着无数流离失所的老百姓一齐逃向后方时,他就已经下定了决心。
苏国章在家排行老五,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。全国抗战爆发后,三个哥哥相继参加抗日。但按当时规定,未满十八岁的青年不可参军,但他没有选择留在家中,而是收拾好行囊,背着一个破旧的小布包,独自来到参军报名处。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是个小老头,有些微秃,肩上戴着一枚红袖章,神情严肃。
苏国章看着那枚红袖章,出了神。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肩膀上也可以有这样一枚红章,甚至比小老头的那个还要亮。
“我要参军!”
苏国章的年龄并不符合规定。但在兵源紧缺的情况下,成都地方征兵机构还是将它纳入了兵营。
“日本人把我的家给炸了,房子给炸了。那个时候已经恨日本人了。当兵是为了我们这个民族,这个国家嘛。”
时隔六七十年,虽当初的炮火连天的时代在已过去,但抗战老兵苏国章仍记忆清晰。当年的他依然走出后方,走向前线,奔赴战场。几年后,满身战伤的他回到成都老家,而他的三个哥哥却没能回来。他成为四兄弟中唯一活着回家的人。
“中华男儿血,英勇洒在边疆上。飞机我不怕,重炮我不慌,我用热血来激荡,号已吹响,刺刀擦亮,冲锋的号角,冲过山海关,雪我国耻在沈阳,中华男儿,义勇本无双,为国留学国不亡,抵抗抵抗再抵抗。”
这是他在沈阳时,军营中流传的歌。
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,千千万万的士兵倒下了,又有千千万万的青年从后方走出来,支援前线战场。在沐浴过战争的枪林弹雨,亲历过屠杀的血腥后,他们活了下来,成为了历史永恒的印证。
可终究是老了。有些老人已逾古稀。活在世上的老兵越来越少。许许多多个苏国章的故事已经埋没在历史的洪荒之中,不为人所知。
这些从后方走向前线,又从前线带着累累伤痕走下来的,叫做老兵。我想说的是,每一位老兵都值得我们去仰望,他们才是真正的见证者,向老兵致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