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赖若然 年级组:高中组 更新时间:2019-05-28 12:58
“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”子瞻的惋叹声中,青衫年少已从指尖悄然 溜去;匆匆复匆勿,钟表的步履何曾停驻,又何曾为谁等待? 不知不觉间,红颜成暮齿,青丝变自发,徒留庸人“人生苦短”的懊恼。
殊不知,时间暗度并非禁锢于钟表之上历历可数。时间的长度与丰度实则由人们自己支配,从某种意义上,看似奔涌如江的时间之河,源头在人们手中。时光便是生命的容器,等待着某种“快”或“慢”的填充。
时间最不偏私,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。时间也最偏私,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。竭力充实生命之人,终能“槿花一日自为荣”。而蹉跎光阴之人,纵使“松柏千年”也必将“终是朽”。殷勒耕耘之下,时间的广度与丰度方能得以延伸,生命的蔷薇园方能朝夕璀璨。正如鲁迅“无端的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”的警示,不同个体对于时间的理解与掌控,终将呈现不同的人生答案。是故,若想让生命于浸润中焕发更绚烂的光华,就不能忘却对时间的珍视与利用。
享乐主义者兴许会反对:“岁月极美,在于它必然的流逝。”不可否认地,在时间中漫步不失为感受生命美好的方式,而时间之“慢”亦造就了无数精神营养。然而,若是始终沉溺于“慢生活”式的享乐,生命势必趋向于荒废而无法自拔,最终在所谓的“四季之美”中堕入深渊。试想,若是人类惰于经营自己的时间,当今世界何来科研之硕果界累, 又何来思想中爆发的不朽诗篇?历史上的伟人无一例外具有掌握时间的能力,因而时间为他们的思考所用。基于此,珍惜时间是充实生命的前提。
“时光的缝隙填不满,人生就成了危房一座,,修到顶才发现,没有任何回忆可做支撑。”诚如《贾想》所言,生命的丰度在于个体对时光的构建,唯有不停奔跑在时间原野中,青春才能不负生命的鲜艳。身为青年人,未来何其迢远,前路又何其迷茫,我们所拥有的便是当下。“生命如同一根然烧的火柴,当你四处巡视并确定自己的位置时,它已经燃烧完了。”阿达尔切夫之言即是佐证----若想令生命的炽炬发光发热,那么摒弃心浮气躁、避免无效焦虑便成为必然。与其仿徨于时间的迷局而无所事事,不如更加坚定地审视当下,把握时间,心无旁骛地耕耘生命的田园。
青春正是蔷薇开至荼蘼,最好的年华不应匆匆淌过,人走茶凉。莫再留恋于年少轻狂中超脱时空的臆想,莫让生命在虚无主义中悄然消逝。
毕竟,“谁虚度了年华,青青就将褪色。”正是鲜衣怒马,诗酒当趁年华。青看自当肆意浑洒,披荆斩棘;珍视分分秒秒,一朝一夕。
莫再虚度手心的光阴,紧握琉璃易碎的韶华,方能使青春永不褪色。
指导老师:林小英